解鎖全面健康的力量

長久以來,對生產力的盲目追求常常以犧牲員工健康為代價——這是一種不可持續且短視的做法。值得欣慰的是,隨著企業逐漸認識到關懷員工全面身心健康的變革力量,這種觀念正在發生轉變。

正如世界衛生組織所定義的,健康是一種「個體和社會體驗到的積極狀態」,它關乎生活質量,也關乎個人能否帶著意義感和目標感為世界作出貢獻。只有同時關注員工的身體、情緒、社交和財務健康,我們才能解鎖最寶貴的資產——人才的真實潛能。

工業革命工廠的剝削時代早已過去。如今,領先的企業明白,真正持久的生產力,源自賦能員工成長,而非壓榨員工最後一分力氣。《職業與環境醫學雜誌》的一項研究發現:情緒健康狀況欠佳的員工,每月可能損失超過12天的生產力;而健康狀況良好的員工,每月生產力損失僅略超1天。
當我們滿足員工多元化的需求時,就能培養強烈的歸屬感與社群意識,從而提升留存率、減少缺勤並激發高度專注力。人力資源管理協會的報告指出,支持員工全面健康的企業,人才流失率更低。這種全面視角,承認了我們生活各方面深刻的關聯性。而《哈佛商業評論》的研究進一步論證,財務壓力會對身心健康產生負面影響,進而阻礙工作表現和生產力發展。
將員工健康置於戰略核心,就是在打造生產力引擎。研究表明,健康狀態良好的員工,每月比狀態欠佳的同事少損失12天以上的生產力。其益處更遠超個人層面——擁有健全健康計劃的企業人才流失率更低,保留了寶貴的機構知識,減少了工作流程中斷所帶來的高昂代價。
在追求創新、可持續和卓越性的路上,我們必須堅持以人為本。忽視這點或許能產生短期收益,但長期來看將形成不可持續的工作模式,反而損害組織效率。前行的道路在於賦能員工成長,而非耗盡員工精力。解鎖全面健康的力量,就是解鎖員工與組織的真正潛能。
參考信息來源:《哈佛商業評論》、《職業與環境醫學雜誌》、人力資源管理協會、世界衛生組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