可持續投資在推動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中的作用

可持續投資是指將資金分配給那些能夠對社會和環境產生積極影響,同時帶來財務回報的公司、項目或基金。近年來,可持續投資獲得了極大關注,約85%的投資者表示,可持續性已成為他們投資策略中的關鍵考量因素。
面對氣候變化、社會不平等和資源短缺等全球性挑戰,可持續投資展現出巨大潛力。推動創新解決方案的開發與落地往往成本高昂,但透過可持續投資等金融工具,可以有效降低可持續產品和服務所附帶的「綠色溢價」。然而,據聯合國數據顯示,要在2030年前實現全部17項可持續發展目標(SDGs),每年仍需投入2.5萬億美元。這凸顯了轉變私人市場運作方式、將資金從化石燃料等阻礙可持續發展的行業轉移的迫切性。
儘管可持續投資前景廣闊,但當前實踐尚未充分發揮其應有的影響力。許多公司雖然參與如《負責任投資原則》(PRI)等可持續投資倡議,但國際可持續發展研究所(IISD)的數據顯示,這些組織的投資行為並不一定比同行更具可持續性。為此,專家呼籲建立更強有力的衡量機制和監管規定,以確保投資的有效性。

傳統的可持續投資策略,如負面篩選(即排除涉及「罪惡行業」的公司),實際效果有限,並不一定能將資金引向那些創造積極變革的公司。幸運的是,以環境、社會和治理(ESG)為主題的新興投資策略正迅速崛起。這些策略透過精準投資,促進了綠色創新和數碼轉型,為應對氣候變化和促進包容性增長提供了新動力。例如,企業風險投資(CVC)就是實現這一目標的一種方式,它透過投資早期創新項目並提供規模化落地所必要的戰略支援,來孵化可持續突破。
要使可持續投資成為推動全球變革的關鍵力量,就必須建立健全的衡量框架和更嚴格的監管規定。利益相關者必須超越被動策略,降低「漂綠」風險,優先考慮有針對性的、目的驅動的投資,從而產生切實影響。透過關注長期價值和變革性創新,這些投資可以推動有意義的環境進步,並加速向可持續未來轉型。
<span class="story_highlight">參考信息來源:美國紐約人壽保險公司、國際可持續發展研究所、CNote、illuminem、Real Sustainability Center、ESG Today和Carbon Collective。</span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