8.28.24
Download Press Release

未來消費觀:消費者如何推動循環經濟

大眾消費的線性模式,即「獲取-製造-丟棄」模式,是氣候變化的一大推手,若不加以改變,將會對人類、野生動植物和地球造成嚴重後果。循環經濟則為此提供了一條替代路徑,它優化資源利用,並最大程度減少生產和消費全週期中的浪費與污染。研究表明,在製造、食品生產和產品使用中實施循環策略,有望將全球溫室氣體(GHG)排放量削減39%。要實現這一轉型,消費者的積極參與至關重要。

消費者的購買習慣直接影響需求,進而左右產業的供給方式。有意識的消費,即只購買必需品,並支持致力於可持續發展的品牌,可以發揮關鍵作用。每一次購買都是向企業發出信號,推動它們採取更環保的做法。此外,通過租賃、借用或購買二手商品來擁抱共享經濟,能有效抑制對新品的需求,從而節約資源。在時尚領域,選擇高品質、耐穿材質的服裝,能延長產品壽命,減少更換頻率。僅將單件衣物的平均穿著時長延長一倍,就有望使紡織業的排放減少44%。

回收利用是循環經濟的另一個重要環節,但目前全球僅有8.6%的資源得到回收再利用。要彌合這一差距,消費者應優先選擇那些減少浪費、利用再生材料且自身可回收的環保產品。同時,掌握產品報廢處理的實用知識也必不可少——無論是如何清潔、分類,還是知道該送往何處回收。2021年的一項調查發現,儘管95%的美國人自稱參與回收,但只有不到一半的人瞭解基本的回收操作。

然而,單憑消費者的努力,還不足以釋放循環經濟的全部潛力。政府需制定支持性政策和激勵措施以加速轉型;同時,品牌與製造商必須為市場創新可持續的產品和解決方案,延長產品生命週期,實現資源價值最大化的同時,他們亦應承擔起減少空氣與水污染等負面外部性、守護自然資本的責任。

循環經濟並非全新概念——千百年來,人類曾與自然和諧共生。如今,是時候讓我們所有人——消費者、企業、政府乃至社會各界——共同努力,恢復這種平衡。通過集體的力量和創新,我們能夠重塑經濟模式,為子孫後代守護好地球家園。

參考信息來源:麥肯錫、Circle Economy Foundation、世界資源研究所、艾倫·麥克阿瑟基金會、Paper and Packaging Board

新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