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動化如何助力可持續發展?

在人類探索加速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進程中,自動化展現出了巨大潛力。倘若我們能正確且負責任地運用自動化,便可以減輕負面影響;反之,則可能會加快破壞的步伐。

自動化存在多種形式,且這些形式並不完全相互排斥——製造自動化借助機器和軟件技術,接管生產過程中的單調或重複性任務;而智能自動化則融合人工智能(AI)、業務流程管理(BPM)和機器人流程自動化(RPA),能處理數據驅動的決策任務。

無論何種形式,自動化無疑都能消除因人為失誤導致的低效率問題,提升產品交付速度和交付成果質量。它還釋放人力去承擔更具創造性和增值性的工作。那麼,這對於可持續發展意味著什麼?
自動化既能減少失誤,也能減少浪費。在製造領域,自動化保障的品質可以避免原材料被投入到疵品中。2021年,世界經濟論壇估算,每年因商品品質不佳造成8,610億美元的損失——試想這其中涉及多少原材料,以及開採、加工這些材料所浪費的能源和資源。從本質上來說,自動化有助於減少因生產環節失誤造成的重大損失。
智能自動化則更進一步,它能識別模式和問題,進而優化和預測生產。其預測功能有助於在規劃階段就著手解決浪費問題,從源頭上阻止不必要的生產。
此外,自動化還有助於支持對可持續發展至關重要的行業,例如,通過提升垃圾分類等關鍵環節的處理能力來助力回收業。
然而,自動化是一把雙刃劍。儘管它潛力巨大,但若缺乏有效約束,也會對環境產生不利影響。首先,自動化技術的建設和使用需要消耗電力,根據電源的不同,其使用可能會增加碳足跡;其次,對此類技術的需求可能導致為滿足生產而進一步開採自然資源,從而給回收和廢棄物管理帶來新的挑戰;最後,隨著自動化助力擴大生產規模,不負責任的生產和消費行為的風險也隨之增加。
因此,當我們借助自動化的力量時,必須制定恰當的可持續發展目標和框架,確保其應用方向正確。
<span class="story_highlight">參考來源:世界經濟論壇數據。 </span>